前一段时间,围绕着上海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些争论,非常有意义。可以视为一场生动的公共文化课。我尤其喜欢关于逻辑的一些讨论,有助于提高网络舆论的思维品质与分析水准。争论的建设性价值在于推动人文教育真正关注“活的文化”,将课堂、书斋与社会现场连接起来。但也不得不看到其中的问题,争论中表现了互联网生态确实有一种严锋教授等人指出的反智主义的倾向。
反智主义至少有两种表现:讨厌多思、慢思、深思(只看重即时反应的浅碟子思维和攻其一点不计其余的游击战思维或Shitstorm(屎风暴));讨厌学术(即学术根据学术共同体的自身话语、已有论题进行有根据的思考)。因此,我在这里为学生所开列的暑期书单,请原谅,正要有意讲一点学术。一来,家长和老师不能将暑期里的孩子当作宝宝宠起来,二来,也不要轻易让最能自由读写的暑期阅读的含金量过于稀少。
1、《人世间》 梁晓声
我喜欢这本大书,跟我是“50后”有关。同学们可以将这本书作为一个桥梁,连接你们的父母以及早期现代中国与古典中国。我这里用五十年、五百年和五千年这三个数字来表达:五十年是伴随着我这一代人命运史的一部家国史诗,所有的痛感快感甜酸苦辣已被触及,因而看着特别亲切特别入味。五百年,就是从明代到今天中华民族的颠沛流离史(我认为明代比清代好,此非片言可办),曾经有的繁荣安稳以及战争堕落挣扎以至重新崛起,这样的一个历史的大寓言。五千年,是从中表达了五千年中国文化根源性价值,她的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最深层的价值系统,从日常人生中活生生地呈现出来。当然,也可以看同名电视剧,但由于尺度不同,剧集有一些遗憾。然而表演与编导相当可圈可点,尤其是殷桃和雷佳音。
2、《后真相时代》 [英] 赫克托·麦克唐纳
2016年,“后真相”被《牛津大辞典》选为年度词汇。所谓“后真相”,就是真相和逻辑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被忽视,而情感煽动主导舆论的情形。从投票选举到众筹诈骗,再到病毒营销,无论是在政治、传媒,还是商业领域,后真相的案例俯拾即是。显然,作者认为,我们已经进入了后真相时代。今天的AI提升的网络社会,更有增无减。这仅是一次新技术的到来么?或者更是像工业社会取代农业社会一样的一次巨大的社会转型?对中文读写,是重大的契机呢,还是同时也有重大的挑战?机器写作时代、信息洪流时代所导致的粘贴重复、抄袭风、图片化、甚至口水化、粗暴化,跟大学生整体写作能力下降、独立思考能力下降,有没有关系?当代网络语文的草根政治性,释放着平民的文学权的同时,所谓“后真相写作”“踩踏美学”“民科当道”和“流量思维”,以及唯“爽”至上的新标准,浮滑、浅碟子与空虚之病,非政治的政治性,而且越浮滑越空虚越美越好?与中国批评传统所说的真诚与真实,以及传统文章论与写作学所主张的“心”的清明沉静、不偏守正,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
3、《欧游心影录》 梁启超
梁任公先生一百多年前的政论。读来仍启人遐思。人类这样东西真是天地间的一种怪物:他总是拿着自己的意志,创造自己的地位,改变自己的境遇,同时又总是被他自己所改变了的地位境遇支配着,大家想造出一个局面,而事实上所产生的局面又总是出乎大家的意料,但大家还是要这样想,这样做下去。这是梁启超观察人类历史所得出的一点结论。他说这一点是有所指的:人类的意愿并不能支配历史的发展、决定历史的方向。我们不要以读游记心态看他,梁先生的这个思想跟王元化先生很近,我以前没有注意到,有待于细心的读者再参。
4、《大国政治的悲剧》 [美] 约翰·米尔斯海默
教授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并以缜密的逻辑和整体的观察,阐述了其“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国主要考虑如何生存,权力是其生存的关键。国际政治中几乎看不到维持现状的国家,原因是国际体系为国家牺牲对手以获得权力创造了巨大的诱导因子,当利益超过成本时,它们就会抓住这一机会,终极目标是成为体系中的霸主。这本书将美国刻画成无情的追逐权力者,可以作为观察当今世界的一个视角。当然,也要看到这本书主要是批评性的,建设性的书目前没有看到更好的。
5、《戴安澜传》 戴澄东
今年是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应读一点有关抗战先烈的书。我推荐这一本,原因跟个人的缘份也有一点相关:一是我读本科的贵阳花溪,有戴将军的衣冠墓,多次带人前去敬谒;二是我读研究生的芜湖,是戴将军的故乡,有戴将军的墓。戴安澜将军曾受罗斯福、毛泽东、朱德、蒋介石等高度表彰,不仅是中国抗战军人的典范,而且是二十世纪的民族伟人。读齐邦媛《巨流河》,深知华夏文化所熏陶的人物的至高至美。戴将军最后的遗言《致夫人书》(1942年3月22日),此前未曾见,读之泪目。全引如下:
亲爱的荷馨:
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一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端公仙逝,未及送葬。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靖、澄、篱四儿,俱极聪俊,将来必有大成,你再苦得数年,即可有出头之日矣。勿望以我为念,我要部署杀敌,时间太忙,望你自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奉闻。
7、《七缀集》 钱锺书
正如栾贵明所说:“《管锥编》从其初生之日起始,就如一位超人类的顽童,妙趣、深邃、辉煌,总好似摇着拨浪鼓,在路上海上天上,玩耍嬉笑向着敬重他的读者示好。倾听和细读,能带给好文者以无可取代的欢愉。”《七缀集》就是钱锺书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他非常富有个人性的创造性,非常长于发掘中国古典文化的基因和密码,特别是当中的隐性的、通过语文学去发现的隐性基因。它是一种语文学的考古,但也是充满着个人的欢乐、个人的性情、个人的灵魂的冒险的一个文本,它有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的快乐的文本,所以是一个独特的文本。如果我们想做一个有趣的人,一定要读钱锺书。有人说不要拿钱锺书来“为难”年轻人,这是多么大的偏见;在非常枯燥的应试语文中,忽逢钱锺书式的文字游戏,那该是多么大的惊喜。
8、《德波顿著作全集》(十三种)
我读过其中的《哲学的慰籍》《拥抱似水年华》《无聊的魅力》《机场里的小旅行》《身份的焦虑》等。相当好读。运意清新,取材自如。做学问,能转化学问的干燥与抽象;讲思想,有个人生命的熏发与润泽。最适合于机场、旅店、高铁闲读,不仅将你沉浸于寸土寸金的知之享受,而且引发你一种诗之远意。
9、《今日简史》 [以]尤瓦尔・赫拉利
读过他的《人类简史》,佩服其蘊蓄之渊深,结体之高逸。第二部《未来简史》写将来,第三部《今日简史(21世纪的21堂课)》,作者聚焦于此时此地。关注的是科技大变革起于青萍之末,即将席卷人类,为当今社会带来的巨大颠覆。全书充满挑战性的问题,譬如,我们该提防机器人,还是该提防机器人的主人?人类还剩下什么能力胜过人工智能?我们该提防机器人,还是该提防机器人的主人?你真以为有”自由意志”,还是改听大数据和算法的就对了?我们的正义感可能已经过时?如何在全球化的世界实现正义?如果世间皆是虚假,“自我”也是虚构的故事,那么人生意义何在? …… 中国大学生缺乏问题,缺乏关心,如果只是一味二次元生存,一味排队Labubu,巨婴时代就到来了。《今日简史》是现代智人的激荡脑力的必修课。
最后是一个极简书目:
一、\t文学书八种
《唐诗三百首》 《红楼梦》 《唐宋词简释》(唐圭璋编著) 《笔记小品》(胡晓明 张炼红编著) 《人间要好诗》(胡晓明)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里尔克) 《象棋的故事》 《英国诗选》(王佐良)
二、\t艺术书五种
《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名画之谜》(二册,中野京子)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中国艺术与文化》杜朴 / 张欣 《美的沉思》(蒋勋)
三、美学和思想方面的书十种
《朝话》(梁漱溟) 《文艺心理学》(朱光潜) 《美学散步》(宗白华) 《美的历程》(李泽厚) 《万川之月:中国山水诗的心灵境界》 《人类简史》 《西方现代思想讲义》(刘擎) 《二十世纪思想史》(上下册) 《国史大纲》 《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
本文作者: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上海写作协会会长 胡晓明
众合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